在龐大的建築、營造業之下,工地計畫只是一個小小的實驗,我們明白這不是神來一筆、足以解決營建廢棄物問題的完美選項,但是我們相信透過這個計畫,可以讓更多人開始意識,試著站在不同角度,看待同樣的事物,進而才有改變的契機。我們相信這是一件好的事,希望讓更多人一起參與。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夥伴,運用他們各自的專業,為工地計畫帶來更多的可能。
拼貼藝術家 - 鄒曉葦
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,會迸出奇妙的火花。 除了用「META style」來實踐資源再造,我們也好奇工地計畫還可以「玩」出什麼。於是我們再次邀請拼貼藝術家——鄒曉葦,運用工地拾回的廢料,以她擅長的拼貼手法,創作五幅系列作品。在與曉葦的溝通過程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工地計畫的好奇、滿滿的興趣、與單純的喜悅。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些工地素材,對於原本在工地不起眼的物件,好幾次忍不住真心稱讚:它們好美。作品完成後,我們收到曉葦的訊息:「謝謝你們,我玩得很開心。」看到創作者如此享受其中,除了為工地計畫感到驕傲,也更加理解曉葦的作品為何總能讓人會心一笑......因為當你真心享受其中,別人也能從作品中感受得到。 ![]() 曉葦的粉絲專頁:鄒曉葦 Tsou
纖維藝術家 - 陳穎亭
2014年,我們在南投工藝中心第一次看到穎亭的作品:鐵鏽物件,當時被這具有時間美感的作品深深吸引,在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沒想到六年後,我們在各自前進的路上,相遇彼此。我們從工地拾起的鋼筋、鋼網、H型鋼、螺絲…..全都成為穎亭創作的材料。她的作品是一幅畫,是空間中的物件。我們希望工地計畫的空間裡,除了驚奇,還能有深度,而穎亭對鐵鏽染的執迷、對纖維的熟稔,讓工地計畫注入最後細膩的氣息而完整。第一次和穎亭見面討論工地計畫時,她說她很喜歡META為中央書局設計的燈。現在想想和穎亭的緣分,如果說得浪漫一點,大概是:世間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別重逢。 穎亭的創作:鐵鏽物件 Rusted Object
植藝設計 - Tim
植物是安靜的,仰賴照顧者敏銳的觀察與細心的照料。我們知道工地計畫最終呈現的空間,需要植物來完整,也需要一位非常熱愛植物的人,協助我們完成這件事。Tim為這個空間用心挑選了每一株植物,為他們更換適合室內環境的介質,與我們一起熬夜進場確認植物的狀況。就像我們與植物之間的橋樑,Tim除了說明每種植物的名字與特性,也讓我們瞭解如何觀察、照顧這些植物。大家希望這些植物都能好好生長,而不是暫時好看而已。畢竟我們已經選用了他,就要讓他健康的生長。 |